日語筆名為「マブソン青眼」(Seegan Mabesoone)的法籍日文詩人 Laurent Mabesoon 專精於俳句詩。1998年在日本長野冬季奧運期間,Seegan舉辦了官方「One Haiku for the Olympics」(為奧運而寫俳句詩)徵件及比賽計畫,從1,600份投稿的詩裡挑出100個作品,將日語翻譯成法語及英語,把日本文化的俳句詩做為日本政府在冬季奧運的重要迎賓禮。

Seegan從那時開始長居日本,這30年來他寫過十本俳句詩集。其中的《妖精女王マブの洞窟,Queen Mab’s Cave》在去年獲得日本最古老的俳句文學獎,第79屆現代俳句協會獎(第79回現代俳句協会賞、le prix de la société de la création du haïku moderne),他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該獎的非日本人。

🎵 Seegan有著獨樹一幟的俳句風格  🎵

Seegan 的俳句風格為「萬物有靈俳句(animist haiku,暫譯)」。這風格一部分的啟發來自於十九世紀初的詩人小林一茶(こばやし いっさ Issa Kobayashi, 1763年—1828年, 長野縣人)。這種風格琢磨在描繪動態的景象,像是從單一景象進入到另一景象的過程,或是兩個影像並存的現象。專訪中,Seegan分享小林一茶如何透過俳句繪畫出景物變化,包含透過海水以及露水對襯出大自然的稍縱即逝。

但是,Seegan 在俳句韻律上做了一點變化。一般來說,俳句是由五、七、五,分成三段共17個日文音節組成,並加入季語(四季)。Seegan在這裡的句後省略了兩個音節,呈現一個五、七、三的格式,他稱這為「mukuku」。Mukuku的創新使Seegan需要以更純粹、簡短的方式描繪景物。接下來,他在專訪中用了mukuku刻畫出雪花紛飛及堆積的過程。

🇫🇷 法國詩人對日本的憧憬  🇯🇵

Seegan於1968年出生於法國,從10歲開始就對寫詩有極大的興趣,但當時的他閱讀的是19世紀法語詩人的創作,像是 Charles Baudelaire、Paul Verlaine、Arthur Rimbaud。

或許是父親的關係,在Seegan的心中,日本一直佔有著重要的地位。父親因印度支那戰爭而被派遣到法屬印度支那(Indochine française)三年。小時候在家裡,Seegan可以看到父親在柬埔寨購買的刻畫著日本富士山和藝伎的杯子。Seegan一直想去亞洲,中學時他參與了交換學生計畫,前往東京宇都宮的高中。在那,Seegan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了有關俳句的書籍,他從那開始立志成為一位俳句詩人。

1998年,Seegan遇到了他一輩子的恩師金子兜太 Kaneko Tōta。金子兜太的風格也深受小林一茶的影響。Seegan 提到,小林一茶出生於農家,他對社會弱勢還有動植物都有憐憫心。而金子兜太,他在1943年至1945年見證到三分之一的駐密克羅尼西亞的士兵被日本政府拋棄,在沒有供給的情況下活活餓死。恩師也在這段期間真正發現到寫作的自由。Seegan表示,他贏下了現代俳句協會獎,但因為是非日本人的身份,受到了很多當地日本人的冷眼對待。或許是金子兜太的經歷,使他的恩師能夠不帶偏見、一視同仁接納一位外國人來學習俳句。Seegan 對此一直是心存感激。

🌊 與太平洋小島的連結  🌊

2018年,Seegan遇上了一系列的噩耗,恩師金子兜太於二月過世,他的父親也於年末過世。Seegan一直對南太平洋島嶼的生活感到興趣,於是隔年他前往希瓦瓦島(Hiva Oa),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內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s Islands)中的第二大島嶼。Seegan在希瓦瓦島的生活試著與當地融入當地原住民的生活,讓他重拾了對事物保持好奇心、自由、真誠的感覺,而這經驗也是他往後創作出「mukuku」的啟發之一。他觀察到了馬克薩斯群島上居民螺旋、漩渦狀的紋身,就像mukuku五、七、三的節奏一樣,看似像螺旋中間一樣有空,但同時也帶有無限循環的節奏,這為他的創作帶出無限可能。

Seegan在研究這新的俳句規律時也發現,日本史前陶器上也有漩渦的圖案。這個巧合也讓他有興趣研究台灣史前文化與這些太平洋島嶼是否有其他相似之處。他在新詩集《Le temps du rêve》(直譯為夢境時刻,Pippa 出版)裡選用了太平洋各地原住民族的插畫,包括日本、北海道、美國阿拉斯加、馬克薩斯群島等等。

(新詩集已上市!擁有149 首俳句詩,並以日法雙語平行出版。《Le temps du rêve》 購書連結:https://www.amazon.sg/TEMPS-DU-R%C3%8AVE-Seegan-Mabesoone/dp/2376790972

除了寫詩,Seegan也擔任雜誌、報社、及各式俳句比賽的評審,推廣俳句文化。Seegan在專訪中分享了很多詩句,也分析了俳句文化的特色、歷史。

À l’occasion de la sortie du Temps du rêve, recueil bilingue, japonais-français, de haïkus de Seegan Mabesoone aux éditions Pippa, Aurélien Rossanino reçoit le poète français expatrié au Japon dans les Balades Culturelles Franco-Taïwanaises.

Lauréat du 79ème prix de l’Association du haïku moderne – le premier étranger à recevoir cette distinction –, Seegan Mabesoone est à l’origine d’une révolution stylistique dans la poésie japonaise en ayant créé le « mukuku », haïku animiste dont il éclairera les dimensions esthétiques et thématiques. Dans son dernier recueil, l’Homme semble avoir disparu…

À l’occasion de cet entretien, Seegan Mabesoone, spécialiste et traducteur de Kobayashi Issa, évoquera aussi son apprentissage de la poésie japonaise, notamment auprès du maître Tōta Kaneko, son parcours au Japon, où il est installé depuis 1996, et ses liens avec la Polynésie française, car il est aussi l’auteur d’un recueil titré Haïkus aux Marquises – entre autres nombreuses publications.

Le Temps du rêve aux éditions Pippa : https://pippa.fr/LE-TEMPS-DU-REVE

Seegan Mabesoone sur X (ancien Twitter) : http://twitter.com/mabesoone

Les Balades culturelles franco-taiwanaises est un podcast produit par Ghost Island Media.

Animateur - Aurélien Rossanino - @ARossanino
Réalisation - Emily Y. Wu - @emilyywu
Edition - Aurélien Rossanino, Wayne Tsai
Identité graphique - Audrey Wu

Tag and follow Ghost Island Media on social media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Facebook | https://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ghostislandme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奧雷利安 羅沙尼諾 (Aurélien Rossanino)

主持人 - 奧雷利安 羅沙尼諾 (Aurélien Rossanino)

主持人 - 奧雷利安 羅沙尼諾 (Aurélien Rossanino)

駐台法籍作家 Aurélien Rossanino 為《法台漫遊》主持人,也是台法文化誌《巴斯巴度》創辦人、法國雜誌 Revue & Corrigée 專欄作家、及淡江大學法文系講師。他的第二本書《台灣的80個字》(80 mots de Taiwan)於2025年七月在法國出版。

柯柏睿

主持人 - 柯柏睿

主持人 - 柯柏睿

柯柏睿 (David Kibler) 曾任法國在台協會的文化官員,負責文化項目與教育類合作。柯柏睿是《法台漫遊》節目的第一季主持人。

回到節目頁